农场 @ K11沈阳


展览名称:农场 (The Farm)

策展人:杰瑞米 (Jérémie Thircuir)

艺术家:毕建业、付经岩、龚剑、高蓉、耿旖旎、林志鹏(编号223)、潘望舒、秦思源、沈凌昊、托马斯·苏文(北京银矿)、宋元元、童昆鸟、吴俊勇、徐冰、赵大钧、赵谦、张晓 (注:艺术家姓名由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Exhibition time: 2020.01.10-2020.06.28


沈阳K11


前言 就根本而言,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社会。中国的城市、语言及国家构成无一例外地与农业紧密相连;农业在悠长历史中的发展及创新让中国这一国家得以繁盛。

“农业文明”和“文明”两个概念是难以区分的。 许多历史学者及考古学家都认为,正是记录农业收成的需求催生了文字的发展——在农耕文化之前出现的游牧文化并无此特殊的需求,因此并不需要文字。 而农业的诸多需求也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批城市的诞生;我们关于时间、季节及历法的概念实际上也是来自于农业文化。

人类的群居生态及人际关系均是围绕农耕劳作及丰收喜悦的循环过程所形成。世界各国的主要节日——包括中国春节及美国感恩节等——均与农业收成有关。 食物让我们得以团聚,将我们与亲朋好友联系在一起,将我们与自身历史联系在一起,为我们定义了自身,及理想的生活状态。 在今天,我们需要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与此同时全球人口总数将在2050年达到100亿,而都市人口数仍在不断增长——这些当代现象与食品及农业相关问题变得愈发迫切、重要:我们需要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生产更多的粮食。

中国成功地以仅7%的农业用地,喂养了占世界人口总数18.5%的庞大人群。在数十年的城市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中国未来的发展有赖于农村地区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我们的饮食习惯变得愈发多元、稳定,农业与技术创新的联系愈发紧密,气候则变得愈发多变与难以预测,而农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整体命运,其本身也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农耕劳作处于自然及文明的交汇点,而我们人类亦然。尽管农业活动事实上存在于各地,但这种活动又是隐形的;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难以感知这一重要的人类文明活动。 在今天,21世纪关乎人类温饱的严峻问题正摆在农民眼前。只有了解农业面对的挑战,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生态、生物、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上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此次展览展出了17位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中国本土艺术家对于农业及其生态状况的深入思考。展览将寓教于乐,在知识性及娱乐性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展览作品涵盖了重要历史图像及使用前沿科技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于多元色彩与互动装置营造出的沉浸式感官中,以不同媒介材料反映当代视觉生态学中涉及的诸多主题与实践。 /

/ / /

/ /